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武则天开创武举制度的动机及其影响

时间:2014-07-30 14:47 点击: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周武举的建立动机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 大周武举是唐代体育文化创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当时及后世各朝的世风、武艺、军事、科举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唐代 大周 武举 动机 影响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唐会要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周武举的建立动机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 大周武举是唐代体育文化创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当时及后世各朝的世风、武艺、军事、科举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唐代 大周 武举 动机 影响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唐会要》第五十九卷记载:“长安二年正月十七日。”敕;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资治通鉴》长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武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对推动体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武举制度隆重登上了历史舞台。

  1武则天开创武举制度的原因

  1.1政治方面

  载初二年(公元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武则天正式称帝而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政治环境看似平静实则汹涌。在武则天废中宗,立豫王李旦为睿宗继续临朝称制时。以徐建业为首,打出拥护唐朝李氏的旗号,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掌权,一度攻下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则天坚决武力镇压,将叛乱事平定。 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1.2军事方面

  它是当时国家军事征伐的一种需要。贞观末年,高宗时,吐蕃、突厥相继为患,朝廷曾多次诏令五品以上官员及诸州牧守荐举武将。同时,唐王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生活,以文入仕受到重视,尚武之风逐渐丧失,出现了“人之忘战”的现象,府兵战斗力大为减弱。为了充实军队,开拓兵源,武举制度便应运而生。武则天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一方面采取强硬手段剪除政敌,另一方面以爵位笼络四方豪杰,培植并扩大其亲信势力。而把经武举选拔的将官充实到军队中去,对于武则天掌控军权,巩固武周天下是十分关键的。

  2武举的内容和方法

  《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骑、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通典·选举三》也对武举考核方法作了记载:其深试之制,画帛为五规,置之于垛。又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名曰马射。又断木为人,戴方版于顶上,凡四偶人至列埒上,驰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名曰马枪。皆以儇好不失者为上。兼有步射穿劄、翘关、负重、身材、言语之选,通得五上者为第。其余复有平射之科。不拘色役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又制土木马于里闾间教人习骑。考试内容共有七项:靶射、骑射、步射、身高相貌、言论、举重(翘关)。通过考试录取身躯魁伟,应对详明。有勇有才且可为统帅的举子。如文职官员则录取身高六尺以上,年龄40以下,强勇且能统帅部队之人。武举流程为:应武举的举子在经过资格查后,便由各州府掌管武官选举的官员进行选拔推荐。州府选拔武举的方法是对应试举子进行规定内容的考试,依据考试成绩定出等次,决定及第或落第。唐武举省试由兵部主持,每年考试一次。开始时由兵部员外郎一人掌管,后改为兵部侍郎。武举在参加省试前,须由兵部“堪责文状”,即类似于现在的审核考生的材料和资格。唐代规定,文、武科举子经考试合格后,分别给以凭照,叫做“告身”,类似于现在颁发证书。唐武举及第以后,即得到兵部“告身”,取得做官的资格。一般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锻炼,再授予官职。

  3武举制度建立的影响

  武举制度的确立对大周乃至唐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社会风气有所改变。武举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 为习武之人打开了一扇晋身之门,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特别是在武举制度的导向下,文人学子也开始喜好武艺,从事击剑、骑射等活动,甚至还出现了“弃文从武”现象。唐朝文人崇尚武艺,文武兼备,一改魏晋六朝以来的阴柔、文弱之风,重树“文武双全”、“文事武备”的人才标准,体现出唐代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盛世”气象。

  (2)对国家军事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很多军事将领的选拔不论出身、只要是忠勇之士。通过重重艰难技艺和身体素质的考核过后便有机会成为军事将领。让很多优秀军事将领得以出现。如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俞大猷等均是通过武举而检选出来的著名将领。 武举制度能够选拔优秀的武艺人才为封建统治服务,这是武举自唐代创立后能在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重要原因。唐代武举的创立,对当时及后世各朝的世风、武艺、军事、科举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武举的创立对当前改革体育、军事考试制度,形成崇尚运动、刚健活跃的社会风气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各级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军事院校的招生考试中加试身体素质测试,是从根本上改善国民体质健康、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许友根.古代武举对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史,1991(1).

  [2] 《唐会要》卷七十二、卷五十九.

  [3] 《资治通鉴》卷二零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